“没有药、买不起、用不上。”三大难题使看似无价的生命,被暗中标好了价码。
随着科技进步,从前许多疑难杂症,如今都有了相应的治疗手段。但动辄千百万元,几乎堪比一套房的天价门槛,却让患者陷入更难的困局。
不久前,被确诊患肝癌晚期只剩3个月的王先生,在了解到我国进口“钇90微球”特效药后,重新看见了生的希望,但在被医生告知40万一针时,再度陷入迷茫。
当“不治之症”遇上“天价药”,到底该怎么活下去,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电车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生命面临“天价之困”:钱包厚度决定生命长度?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往往群体相对较小的罕见病患者,用药花费却是最大的。如罕见病PNH创新药504万一剂,SMA(脊髓型肌肉萎缩症)1400万一针……在尖端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高昂的成本在所难免。
但正如药企研发者在采访中所言,“最可悲的不是创新药研发不出来,而是研发出来了,你却用不起。”
例如上述所提的肝癌,据世卫组织IARC数据统计,中国每年罹患的41万群体中,有足足39万人命丧于此,发病率几乎可以与死亡划上等号。
直至2年前,全球首例针对肝部癌变的“钇90微球”特效技术出现,让无数家庭看到希望。因被证实能够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从90天拉长至2年左右,成为业界公认的特效“救命剂”。
但40万一针的巨额价码,仿若一座大山,再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救,就要搭上整个家庭的积蓄;不救,便眼瞧着一条生命流逝。
据报道,上述成果之所以如此昂贵,除了其固定的生产难度和运输成本,西方对于关键技术的垄断,也成为了价格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
不仅是罕见病,10余年前,被哈佛、耶鲁等高校几经验证,或具有干预老衰、延展健康期的“赛乐瑞”类成果,同样因为22641元/克的天价,一度沦为“富人生命游戏”。以至于英国小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Get Rich or Die Young(要么有钱,要么早死)。”
挪威数据研究显示,当地富人阶层的平均寿命,相较于普通人拉长了14岁之多。数不清的天价困局,让普通人不禁开始自我怀疑:难道生命长度,真的由钱包厚度所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国产技术出手:生命不应沦为“金钱游戏”
有业内人士认为:所谓“寿命鸿沟”,归咎于尖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其高昂的价格往往只能被富人群体所享用,甚至造成垄断。
所幸事在人为,今年3月,我国首例“钇90微球”技术实现突破,国产“钇90”门槛远低于进口品,100毫克售价从40万降至3万左右,临床投入大获成功。
据悉,在科学院医师主刀下,借助国产“钇90”仅40分钟就完成治疗。无独有偶,上述针对中老需求群体的“赛乐瑞”类分子,也因中国科学家攻克关键技术,大大降低原料制备成本,使得西方不得不下调获取门槛,以换取合作机会。
目前钇90技术已在全球为200多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国产钇90降价后已开展相关临床30多例。如上述提及的抑衰成果赛乐瑞,也借助技术优势降低门槛后,为更多民众带来福音。
据商智数据显示,短短2年间,赛乐瑞已成功普及至数十万中老人群,进一步实现“人人触手可及”。据京东公开用户画像显示,其受众多为36-58岁受老衰问题困扰的需求群体,以爬山更有力、睡眠质量深等正向反馈居多。未来相关技术是否有望实现100%国产替代,或可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生命”谈判:卷价格不如真创新
从前动辄数万元的进口心脏支架,正在被国产所取代;120万抗癌针纳入医保后,更是趋于平价,惠及民众……
诚然,我们在一些研究上距离国际尖端技术的确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尚无法完全实现国产替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产技术的创新下,那些“富人专享”的天价科技,终归会趋于平民化。届时,“天价药走入寻常百姓家”将不再是奢望。
正如国家医保局代表在2021年目录药品谈判时所强调的:“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看似一场普通的“数字游戏”,背后无数患者所流露出对“生”的渴望,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或许过程十分艰难,但我们也应当满怀希望,金钱不应该成为比罕见病更难逾越的鸿沟。
通讯员李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