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幸好秦汉时期的制酒技术还不高,这种“卮酒”的口感介乎于白酒和米酒之间,属于低度酒,所以樊哙在豪饮之后并没有大醉。
第二道菜:一条猪腿。
第二个关于食物的镜头,原文中提到樊哙除被赏了“卮酒”并一饮而尽之后,还被项羽赏了“彘肩”。来看原文:
《史记》: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彘肩”是什么呢?并不是猪颈肉,而是猪腿。这一点史学界没有疑问,但“则与一生彘肩”中的这一“生”字则引发了学界的分歧。
一派认为这个“生”就是字面的意思,没有煮熟的猪肉(比如清代的孙志祖)。
之所以项羽赏赐给樊哙一条生猪腿,是想给一进来就瞪着自己的樊哙一个下马威。但那樊哙可是杀狗的屠夫出身,什么场面没见过?硬生生将这条生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刀切着吃完了……
还有一派持有相反观点,认为这个“生”只是说没有分切成小块的猪腿,并不是说整条猪腿都是生的。
持有这个观点的比如清代的梁玉绳,来看他的理由:
《史记志疑》:
“‘生’字疑误。彘肩不可生食。且此物非进自庖人,即撤自席上,何以生邪?”
他认为首先猪腿是不可以生吃的,其次这条猪腿并不是厨子直接拿进营帐的,它应该本来就在宴席桌上,而刘邦和项羽他们显然不会吃生猪肉。所以这个“生”的意思只是说“还没有将整条猪腿切成小块,放在餐盘当中端给大家食用”的意思。
第三道菜:各种饭和羹?
虽然司马迁没有写,但鸿门宴举行了5,6个小时,酒也喝了好几轮(所以刘邦借口尿遁时,项羽都没怀疑),这么长时间的“亲切会谈”,对于脑力和体力都是不小考验,所以局中应当是有主食的。
秦汉时期的主食一般来说是“羹”和“饭”。
饭:饭一般是由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黍(黄米)和粟(小米)煮熟,吃的时候浇上肉酱,可以理解为现代的肉末盖浇饭。
羹:羹汤一般就是肉汤菜汤。
西奇妹说:全场食之无味。
其实在行军打仗过程中的饭局,真的没法做到“精致”,吃饱才是王道。
但所谓“鸿门宴”,都是带有目的性质的酒席,双方各怀心思之下,谁还有心情去品尝那些美味佳肴?
一场鸿门宴,即使有再好的菜品,估计全场也食之无味。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梁玉绳:《史记志疑》。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