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世界杯主题曲_世界杯4强 - dajimy.com

湖南省簡稱「湘」,因地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截至2005年,全境分為14個地級行政區即13個地級市和1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2個縣級行政區即64縣、16縣級市、7自治縣和35市轄區,鄉級行政區共計2176個,分別為1089鎮、990鄉、97民族鄉、233街道。截至2022年12月31日,湖南省轄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下設36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0個縣、7個自治縣;1944個鄉級行政區,包括1134鎮,305鄉,83民族鄉,422街道。[1]

行政區劃現況[編輯]

主條目:湖南省行政區劃

現轄13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以及35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63個縣、7個自治縣

地級市: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邵陽市、岳陽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懷化市、婁底市

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行政區劃

#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政府所在地

面積(Km²)

人口(2010)

— 地級市 —

1

長沙市

Chángshā Shì

嶽麓區

11,819

7,044,118

2

常德市

Chángdé Shì

武陵區

18,190

5,747,218

3

郴州市

Chēnzhōu Shì

北湖區

19,317

4,581,778

4

衡陽市

Héngyáng Shì

蒸湘區

15,303

7,141,462

5

懷化市

Huáihuà Shì

鶴城區

27,564

4,741,948

6

婁底市

Lóudǐ Shì

婁星區

8,108

3,785,627

7

邵陽市

Shàoyáng Shì

大祥區

20,830

7,071,826

8

湘潭市

Xiāngtán Shì

岳塘區

5,006

2,748,552

9

益陽市

Yìyáng Shì

赫山區

12,325

4,313,084

10

永州市

Yǒngzhōu Shì

冷水灘區

22,255

5,180,235

11

岳陽市

Yuèyáng Shì

岳陽樓區

14,898

5,477,911

12

張家界市

Zhāngjiājiè Shì

永定區

9,516

1,476,521

13

株洲市

Zhūzhōu Shì

天元區

11,262

3,855,609

— 自治州 —

14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Xiāngxī Tǔjiāzú Miáozú Zìzhìzhōu

吉首市

15,462

2,547,833

湖南省縣級行政區劃單位數量(2011年)

市(州)

縣級區劃單位

市轄區

自治縣

縣級市

總計

122

35

64

7

16

長沙市

9

6

2

1

株洲市

9

4

4

1

湘潭市

5

2

1

2

衡陽市

12

5

5

2

邵陽市

12

3

7

1

1

岳陽市

9

3

4

2

常德市

9

2

6

1

張家界市

4

2

2

益陽市

6

2

3

1

郴州市

11

2

8

1

永州市

11

2

8

1

懷化市

12

1

5

5

1

婁底市

5

1

2

2

湘西州

8

7

1

閱論編湖南省行政區劃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會:長沙市地級行政區122縣級行政區(36市轄區、19縣級市、60縣 、7自治縣)地級市長沙市

嶽麓區

芙蓉區

天心區

開福區

雨花區

望城區

瀏陽市

寧鄉市

長沙縣

株洲市

天元區

荷塘區

蘆淞區

石峰區

淥口區

醴陵市

攸縣

茶陵縣

炎陵縣

湘潭市

岳塘區

雨湖區

湘鄉市

韶山市

湘潭縣

衡陽市

蒸湘區

珠暉區

雁峰區

石鼓區

南嶽區

耒陽市

常寧市

衡陽縣

衡南縣

衡山縣

衡東縣

祁東縣

邵陽市

大祥區

雙清區

北塔區

武岡市

邵東市

新邵縣

邵陽縣

隆回縣

洞口縣

綏寧縣

新寧縣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

岳陽樓區

雲溪區

君山區

汨羅市

臨湘市

岳陽縣

華容縣

湘陰縣

平江縣

常德市

武陵區

鼎城區

津市市

安鄉縣

漢壽縣

澧縣

臨澧縣

桃源縣

石門縣

張家界市

永定區

武陵源區

慈利縣

桑植縣

益陽市

赫山區

資陽區

沅江市

南縣

桃江縣

安化縣

郴州市

北湖區

蘇仙區

資興市

桂陽縣

宜章縣

永興縣

嘉禾縣

臨武縣

汝城縣

桂東縣

安仁縣

永州市

冷水灘區

零陵區

祁陽市

東安縣

雙牌縣

道縣

江永縣

寧遠縣

藍山縣

新田縣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

鶴城區

洪江市

中方縣

沅陵縣

辰谿縣

漵浦縣

會同縣

麻陽苗族自治縣

新晃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

婁底市

婁星區

冷水江市

漣源市

雙峰縣

新化縣

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

瀘溪縣

鳳凰縣

花垣縣

保靖縣

古丈縣

永順縣

龍山縣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湖南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區劃索引:單位(代碼):省級(史)>(副省級)>地級>縣級:京|津|冀|晉|蒙|遼|吉|黑|滬|蘇|浙|皖|閩|贛|魯|豫|鄂|湘|粵|桂|瓊|渝|川|貴|雲|藏|陝|甘|青|寧|新|港|澳|台

歷史[編輯]

以「湖南」之名正式作為中國一級行政區源自清朝。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廣行省」(即湖廣布政使司)為湖廣左、湖廣右布政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司駐長沙,主管今湖南地區的民政和財政;同年,將偏流巡撫自沅州府偏橋鎮移駐長沙。至此,湖廣行省正式劃分為湖北、湖南兩省。(參見:湖南歷史)

清朝[編輯]

清朝時期,湖南省之道、府(含直隸州、直隸廳)和縣三級。

湖南省行政區劃:清朝湖南省之道、府(含直隸州、直隸廳)、縣

9府、4直隸州、5直隸廳

名稱

沿革

名稱

縣(65縣、2州、1廳)

長寶道

長寶鹽法道,簡稱「長寶道」。康熙六年(1667年)置驛「鹽糧儲道」兼長寶,駐長沙府,領長沙府、寶慶府;乾隆五十九年(1794)更名「湖南鹽法道」,仍兼。

長沙府(11縣1州)

長沙縣

善化縣

湘潭縣

湘陰縣

寧鄉縣

瀏陽縣(今瀏陽市)

醴陵縣(今醴陵市)

益陽縣(今資陽區與赫山區全境)

湘鄉縣

攸縣

安化縣

茶陵縣

寶慶府(5縣)

邵陽縣

新化縣

武岡州(今武岡市)

新寧縣

城步縣

岳常澧道

岳常澧道,康熙九年(1670年)置「岳常道」,駐澧州,領岳州府、常德府。

岳州府(4縣)

巴陵縣(今岳陽縣與岳陽市城區)注1

臨湘縣(今臨湘市)

華容縣

平江縣

常德府4縣

武陵縣(常德縣)注2

桃源縣

龍陽縣(今漢壽縣)

沅江縣(今沅江市)

雍正七年(1729年)增領澧州,更名「岳常澧道」。

澧州直隸州

(5縣)

石門縣

安鄉縣

慈利縣

安福縣(今臨澧縣)注3

永定縣(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全境、武陵源區部分)注4

光緒二十年(1894年)增領南洲廳;二十五年(1899年)移駐岳州府。

南州直隸廳

——

衡永郴桂道

康熙九年(1670年)置「衡永郴道」,駐衡州府,領衡州府、永州府、郴州。

衡州府

(7縣)

衡陽縣

清泉縣(今衡南縣)

衡山縣

耒陽縣

常寧縣

安仁縣

酃縣(今炎陵縣)

永州府(7縣1州)

零陵縣(今冷水灘區和零陵區全境)

祁陽縣

東安縣

道縣

寧遠縣

永明縣(今江永縣)注5

江華縣

新田縣

郴州直隸州(5縣)

永興縣

宜章縣

興寧縣(今資興市)注5

桂陽縣

桂東縣

雍正十年(1732)增領桂陽州,更名「衡永郴桂道」。

桂陽直隸州(3縣)

臨武縣

藍山縣

嘉禾縣

辰沅永靖道

康熙九年(1670年)置「辰靖道」,駐辰州府,領辰州府、靖州;四十三年末(1705年)移駐鳳凰廳(鎮筸城)。

辰州府(4縣)

沅陵縣

瀘溪縣

辰谿縣

漵浦縣

靖州直隸州(3縣)

會同縣

通道縣

綏寧縣

雍正七年(1729年)增領永順府

永順府(4縣、1廳)

永順縣

龍山縣

保靖縣

桑植縣

古丈坪廳(今古丈縣)

雍正八年(1730年)增領沅州府,更名「辰沅永靖道」。

沅州府(3縣)

芷江縣

黔陽縣

麻陽縣

嘉慶元年(1796年)增領鳳凰廳、乾州廳,更名「辰沅永靖道」。

鳳凰直隸廳

五寨長官司

筸子坪長官司

乾州廳

——

嘉慶元年(1796年)增領永綏廳

永綏廳

——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增領晃州廳

晃州廳

——

注釋:

注1:巴陵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始建,民國二年(1913年)廢岳州府,巴陵縣改為岳陽縣。

注2:武陵縣,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合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隸屬朗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常德府,改五陵縣為常德縣。1950年10月19日設立常德市(縣級),以常德縣城區為其行政區域。1988年1月23日,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常德縣分撤為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

注3:安福縣,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設安福縣,因與江西省安福縣同名,民國3年(1914年)1月改名「臨澧縣」至今。

注4,永定縣,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改為「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復置「永定縣」;民國三年因永定縣與福建省永定縣同名遂更名為「大庸縣」。

注5:永明縣,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永陽縣為永明縣,縣城遷至今江永縣消浦鎮白腳塔村。宋朝熙寧五年(1072年),永明縣併入「營道縣」;元祐元年(1086),復置「永明縣」,因縣治位於永明嶺(都龐嶺)之陽而得名,縣治遷至消水南岸。1956年,「永明縣」改名江永縣。

注6:興寧縣,民國3年1月,因興寧縣與廣東省「興寧縣」重名,故復名「資興縣」。

民國[編輯]

清代湖南省在宣統三年(1911年)時,分為9府、5直隸廳及4直隸州,下轄1廳、3州、64縣。民國元年(1912年)各府裁首縣,以首縣原有轄境為各府區域。民國2年(1913年),廢除府、州、廳制,一律改縣,全省轄有75縣。先後還增設2省轄市(長沙、衡陽)、2縣(懷化、隆回),曾一度增置陽明縣,但不久即撤銷。民國38年(1949年)時,湖南省劃分為10行政督察區,下轄2市、77縣。

閱論編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前)國別:中華民國 省會:長沙市10行政督察區、79二級行政區(2市、77縣)省政府直轄

長沙市

衡陽市

第一行政督察區

岳陽縣

長沙縣

湘陰縣

臨湘縣

瀏陽縣

平江縣

湘潭縣

醴陵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

衡陽縣

常寧縣

衡山縣

耒陽縣

攸縣

茶陵縣

安仁縣

酃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

郴縣

桂東縣

汝城縣

永興縣

資興縣

宜章縣

桂陽縣

嘉禾縣

臨武縣

藍山縣

第四行政督察區

常德縣

華容縣

南縣

安鄉縣

澧縣

臨澧縣

石門縣

慈利縣

桃源縣

第五行政督察區

益陽縣

寧鄉縣

湘鄉縣

安化縣

漢壽縣

沅江縣

第六行政督察區

邵陽縣

新化縣

武岡縣

新寧縣

城步縣

隆回縣

第七行政督察區

零陵縣

祁陽縣

新田縣

寧遠縣

江華縣

道縣

東安縣

永明縣

第八行政督察區

永順縣

龍山縣

保靖縣

古丈縣

大庸縣

桑植縣

第九行政督察區

沅陵縣

瀘溪縣

漵浦縣

辰谿縣

乾城縣

鳳凰縣

永綏縣

麻陽縣

第十行政督察區

會同縣

芷江縣

綏寧縣

黔陽縣

晃縣

靖縣

通道縣

懷化縣

區劃索引:單位:省級(史)>縣級:蘇|浙|皖|贛|鄂|湘|川|康|閩|臺|粵|桂|滇|黔|冀|魯|豫|晉|陝|隴|寧|青|綏|察|熱|遼|安|洮|吉|松|合|黑|嫩|興|新|瓊|藏|蒙|京|滬|平|膠|津|渝|連|哈|漢|穗|鎬|瀋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行政区划统计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