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乡(排湾语:Palangoe[1]/Panglui;台湾话:Tāi-bú-hiong;客家话:Thai-vú-hiông),旧称“巴塱卫”,位于台湾台东县南端,中央山脉南段,北邻太麻里乡,西及南侧与达仁乡为界,东滨太平洋。全境地形南北狭长,可耕地较少[2]。族群结构上为汉人与原住民各约占一半,原住民族以排湾族为主[3]。
事实速览 大武乡Dawu Township 旧称:巴塱卫(Palangoe), 国家 ...大武乡Dawu Township旧称:巴塱卫(Palangoe)乡大武乡境内满是消波块的海岸
坐标:22°22′N 120°54′E国家中华民国省台湾省上级区划台东县下级区划5村97邻政府 • 行政机构大武乡公所(立法机关:大武乡民代表会) • 乡长王景昌(大武乡乡长列表)面积 • 总计69.1454 平方公里(26.6972 平方英里)海拔223 米(732 英尺)人口(2025年6月)(2,501户) • 总计5,420人 • 排名台东县的第10位 • 密度78.4人/平方公里(203人/平方英里)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邮递区号965户政资料代码10014100毗邻太麻里乡、达仁乡网站http://www.dwuu.gov.tw/关闭
大武乡的经济产业主要为农业与渔业,并有凤梨、香菇、小米、红藜、树豆与洛神花等农特产[4]。台9线(南回公路)南北贯穿全境,由于位居北方台东市区与西部高屏地区之间,且有数条支道可连接较偏内陆的聚落,因此交通地位重要[5]。
Remove ads历史
大武乡早期为排湾族原住民的活动范围,旧称“巴塱卫”,排湾族语意即“拿棒子打”。早年排湾族自山区移居大武溪口附近时,为避开无法利用的沼泽、湿地,便会以棒子敲打加以鉴定,故得名。
日治时期,将此地易名为“大武”,于1920年设置区役场,1937年改设大武庄,划归台东厅台东郡管辖。战后合并原台东郡蕃地部分设台东县大武乡,1946年将山地部分划分出来,另设达仁乡至今。
地理
气候
大武乡在气候分类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大武乡处于台湾东部,而花东地区夏季常有焚风,使得大武乡有数次成为台湾最高温的地区。站史最高温为40.2 °C(104.4 °F),于2020年7月25日测得[6];最低温为10.0 °C(50.0 °F),于1958年2月14日录得[7]。根据大武气象站测得数据以下:
更多信息 大武乡 (平均数据1991–2020年,极端数据1940-2023年更新中), 月份 ...
大武乡 (平均数据1991–2020年,极端数据1940-2023年更新中)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33.0(91.4)
36.5(97.7)
37.6(99.7)
38.9(102.0)
39.7(103.5)
38.7(101.7)
40.2(104.4)
37.8(100.0)
37.1(98.8)
36.6(97.9)
34.5(94.1)
32.7(90.9)
40.2(104.4)
平均高温 °C(°F)
23.7(74.7)
24.4(75.9)
26.2(79.2)
28.7(83.7)
30.7(87.3)
32.6(90.7)
32.8(91.0)
32.3(90.1)
31.2(88.2)
29.4(84.9)
27.4(81.3)
24.6(76.3)
28.7(83.6)
日均气温 °C(°F)
20.5(68.9)
21.0(69.8)
22.5(72.5)
24.7(76.5)
26.6(79.9)
28.3(82.9)
28.7(83.7)
28.2(82.8)
27.4(81.3)
26.0(78.8)
24.2(75.6)
21.6(70.9)
25.0(77.0)
平均低温 °C(°F)
17.7(63.9)
18.2(64.8)
19.6(67.3)
21.6(70.9)
23.5(74.3)
25.0(77.0)
25.3(77.5)
25.1(77.2)
24.3(75.7)
23.0(73.4)
21.4(70.5)
19.0(66.2)
22.0(71.6)
历史最低温 °C(°F)
10.1(50.2)
10.0(50.0)
11.8(53.2)
14.4(57.9)
17.7(63.9)
18.4(65.1)
21.4(70.5)
19.2(66.6)
19.9(67.8)
16.6(61.9)
11.1(52.0)
10.7(51.3)
10.0(50.0)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42.5(1.67)
44.3(1.74)
42.8(1.69)
72.4(2.85)
174.7(6.88)
367.5(14.47)
388.1(15.28)
458.2(18.04)
391.4(15.41)
203.3(8.00)
92.9(3.66)
46.4(1.83)
2,324.5(91.52)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10.9
10.8
10.5
11
13.1
13.3
12.8
14.8
15.6
13.1
9.8
9.9
145.6
平均相对湿度(%)
70.9
72.5
72.9
74.6
77
76.7
76.9
78.3
77.3
72.2
70.7
69.2
74.1
月均日照时数
106.7
103.3
124.7
142.1
168.4
209.4
238.6
207.8
171.4
161.8
132.6
106.9
1,873.7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局
关闭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历史人口年份人口±%1981 8,403— 1986 7,953−5.4%1991 7,350−7.6%1996 6,988−4.9%2001 6,739−3.6%2006 7,372+9.4%2011 6,790−7.9%2016 6,238−8.1%2021 5,635−9.7%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关闭
根据台东县太麻里户政事务所统计,2024年底大武乡户数约2.5千户,人口约5.5千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大武村与南兴村,2024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1,414人与598人[8]。
大武乡历年人口变化(1981年-2030年)[9]
由于技术原因,此旧版图表已停用,并须迁移至新版图表。造成您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Remove ads政治
历任首长
届次
姓名
党籍
备注
1
许两家
2
3
黄梅如
4
5
许两家
6
7
陈登科
8
9
陈芝
10
11
锺明祥
12
13
王政国
14
王福源
15
吴仲民
16
赵世崇
因案请辞[10]
赵宏翰
补选
17
赵世崇子
18
黄建宾
中国国民党
19
转任立委
赵世崇
代理[11][12]
王景昌
中国国民党
补选
乡政组织
大武乡公所是大武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大武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台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大武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2室等7个内部单位及2个附属机关[13]。
大武乡民代表会是大武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大武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大武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4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14]。
行政区划[15]
大竹村(位于大竹高溪流域):
爱国蒲部落(Tjukuvulj,木古)
大竹,工作地部落(Tjacupu):2010年后包含大竹高部落(Tjuwacuqu)及工作地部落(Tjaqup,遮角)
斯卡拉比部落(Seqalapit)
加津林部落(Seqeciin / Gazelin,鸽子笼)
甘那壁部落(Qaljapidj,富山):2010年迁至巴塱卫。
大鸟村(位于大鸟万溪流域):
狮子狮部落(Sahayasai,彩泉):已荒废。
拔子洞部落(Paqaljadan,初屯):已荒废。
大鸟万部落(Pacavan)
和平部落(Ku shu shu)
大武村(位于巴塱卫溪流域):
大武部落(Pangwi / Pangdrui,巴塱卫)
南部落
加罗板部落(Qaljapang / Kalaban)
尚武村(位于朝庸溪流域):乡行政中心。
尚武
古庄部落(Qu chn.la love vn,含太湖部落)
西势湖
南兴村(位于南兴溪流域):
南兴
鲁加卡斯部落(Ru ja qas)
大武乡行政区划
大竹村
大鸟村
大武村
尚武村
南兴村
Remove ads教育
国民中学
台东县立大武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台东县大武乡大武国民小学
台东县大武乡大鸟国民小学
台东县大武乡尚武国民小学
台东县大武乡大鸟国民小学爱国埔分校
医疗
大武乡境内的医疗机构有位于大武村的“南回线紧急医疗照护中心”,其前身为“大武卫生所”,后于2020年升格迄今[16]。而距大武乡最近的公立医院,为位于北方台东市的卫生福利部台东医院,与大武乡相距约60公里。
交通
铁路
台湾铁路公司
南回线(由西至东)
古庄号志站
大武车站
富山号志站(已废止)
公路
台9线(南回公路)
县道198号(2014年5月1日公告解编该路线)
客运
东台湾客运
国光客运
旅游
大武滨海公园
金龙湖
大武渔港
浸水营古道
1314号的蓝(南回艺术季)
七娘宫
北隆宫
大武之心南回驿休息站
大武国家森林步道
大武滨海公园
9420滨海休憩区
大鸟游憩区[17]
特产
小米
凤梨
释迦
荔枝
波罗蜜
旗鱼
白带鱼
蝴蝶兰
焚风
注释
参考资料Loading content...外部链接Loading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