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世界杯主题曲_世界杯4强 - dajimy.com

陈裕光先生在北大楼前

留美期间,陈裕光曾参加美国化学学会,担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会长,与同学侯德榜等合办了《留美学生季刊》,还和同学筹建了中国化学会,促进了化学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那个时候,美国人常把穿戴整齐,衣着洁净的黄种人视为日本人,而把衣帽不整的黄种人则视为中国人。陈裕光就曾因为成绩优良,衣冠整洁被美国人误以为是日本人。他的美国房东也曾挖苦陈裕光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到美国都开洗衣店,难道你们就没有其他行业吗?”感慨于弱小就要挨打,为祖国义愤填膺的陈裕光写下了“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的诗句,立誓要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裕光公寓旧址地下室里透进来的阳光

1922年夏,陈裕光先生在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到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化学系主任,也曾一度代理北师大校务,为之后担任金大校长积累经验,打下基础。1925年,陈裕光返回母校,被金陵大学聘为化学系教授。

首位华人校长

金陵大学脱胎于一所1888年由美国教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多年来也一直由外国人担任校长。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为收回教育自主权,规定大学校长应由中国人担任。随即金陵大学的外籍校长包文辞职返美,又成立校务委员会,陈裕光、过探先为正、副主席,暂理校务。同年11月,陈裕光出任校长,主持校政,成为了金大第一任中国校长,也是国内教会大学中的第一位中国校长。

光影下的陈裕光旧居

在陈裕光担任校长的24年时间里, 他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力求把金大变成一所真正的中国人的学校。在陈裕光的领导下,金大形成了“三院一所”的学科设置和“教育、研究和推广”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原先的文科、理科、农林科分别扩建为文学院、理学院和农学院,共有10多个系科。另增设“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与发扬本国文化,造就本国之专门人才。这也是金陵大学最早的科研机构,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担任研究所的学术刊物《金陵光》的主笔。

解放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与原国立中央大学的部分院系合并,成为了现在的南京大学。而在金大短短四十多年的办学时间里,能培养出18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被誉为“钟山之英、江东之雄”、“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 这些都离不开陈裕光先生对金大的杰出治理。

陈裕光公寓旧址的窗户

拳拳爱国之心

陈裕光先生特别注重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尊严,他的爱国之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大学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金陵大学迅速成立“反日救国会”,组织师生军事训练。在誓师大会上,陈裕光带领全校师生发起轰轰烈烈“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宣誓:“金陵大学师生以复我之青天为誓,以照我之白日为誓,以祖国山河为誓,以祖宗丘坟为誓,誓以热血,誓以至诚,终我一生,永不使用日货。如有悔心,或生二志,人天共戮!此誓。” 陈裕光此后恪守不渝,使之真正成为了“终我一生”的誓言。

1934年9月,与金大毗邻的日本总领事馆挑衅,树立了一根悬挂太阳旗,与金大标志性建筑北大楼齐高的旗杆。师生们异常气愤,捐款建造了更高的钢骨水泥旗杆,以示抗议。陈裕光积极支持了这一行动。新旗杆建成后,高出日本旗10尺左右,至今仍保留在南大鼓楼校区。

南大鼓楼校区的旗杆

陈裕光先生提出了“诚真勤仁”的金大校风,并以身作则,积极践行着校训的内涵。全面抗战期间,与金大一起迁往成都的陈裕光先生曾遭到日机轰炸,他和母亲妹妹都受了伤。但第二天依然照常到校办公。后来,他赴美讲学,更是省吃俭用,买回两大箱维生素,为师生补充营养。

承遗志德流芳

让我们从历史中回首,走近这两座充满故事的小楼。多年后,我们仿佛依旧能在这里找到陈裕光先生的痕迹。

1988年,在陈裕光先生去世的前一年,他决定把自己在汉口路71号的住宅捐出来给爱德基金会,用于教育和慈善事业(即“陈裕光旧居”),而另一幢位于平仓巷5号的寓所后来成为了南京工程管理学院的办公楼(即“陈裕光公寓旧址”)。

两座陈裕光先生故居前的门牌

陈裕光旧居原为陈裕光的父亲——陈烈明的私宅,建于1920年,占地面积1795平方米,建筑面积575.5平方米,是座西式风格的3层楼房。内设有木地板和木楼梯,青砖青瓦,简洁明快。解放后,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曲钦岳等知名学者先后寓居于此。

陈裕光旧居入口处

陈裕光公寓旧址则以红白二色为主,四周布满藤蔓,内部也铺设红木地板,古朴典雅。目前,一楼主要用做工程管理学院的收发室,其余房间则为办公室。在二楼还有个露天放置花草的小阳台,从阳台上能够看到泛灰的屋顶和楼外葱绿的小竹林。

陈裕光公寓旧址的屋檐和楼外的竹林

陈裕光公寓旧址二楼小阳台上的花草

大雨初霁,伸手触碰雨后潮湿的瓦片,嗅着空气里微腐的泥土气,就好像还能想象到,很多年前,有位温和儒雅的先生,就在这里,为他的学校和学生,操劳半生。

南京大学

参考资料:《陈裕光:教会大学首位华人校长》、

《陈裕光与金陵大学》、《南京民国建筑的故事》等

校史顾问:武黎嵩

文字:张晨阳

图片:张晨阳,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责编:刘晓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