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层层、稀稀落落、浅浅”,说说它们和“层、稀落、浅”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层”表示重叠,“层层”表示一层又一层,写出了梯田层级之多;
②“稀落”表示稀少、稀疏,“稀稀落落”表示稀疏冷落,写出了梯田在黄土高原上分布的零落状态,更具韵律感;
③“浅”与“深”相对,“浅浅”表示河床非常浅。
2、【2023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问题】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更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③“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更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2)比较叠词为何比没有使用叠词的词表达效果更好:
①文段“XX”“XX”等叠词与“X”“X”等词相比,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增强了语意,强化了表达效果:
②“XX”叠词比“X”词的xx(范围、程度、频率等)更······,更生动地描绘出xx(事物)······特点或更能表达·······情感)。(回到文本具体分析)
【强调:基本要逐一分析每一叠词比非叠词的表达效果更佳。】
二、叠词的表达效果
1、突出强调作用。
2、在形式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增添语言的韵律美,增强了语意,强化了表达效果;
3、在内容上,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表意更加确切,突出事物的形象美;
4、在情感抒发上,体现其感染力,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氛围,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叠词考查方式
1、比较异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将叠词与其它词语进行比较,分析表达效果方面的异同点。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他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问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①三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②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席间再作
〔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
【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问题】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不同点:①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声声慢》则在起句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
②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本词通过叠词的运用,表达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声声慢》则用叠词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
2、分析效果:在特定的情境任务中,分析叠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地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问题】请在文中三个叠词“腾腾”“盈盈”“渺渺”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腾腾”意为升腾,犹如飞射之状,突出光芒与雾气交织,晕染而显得浓重、持久的状态。②“盈盈”意为动作轻盈,突出晚妆之后的“她(月)”仪态美好。③“渺渺”意为悠远、微弱,突出与月交融的灯所散发的光辉给人以清幽、灵秀之感。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他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席间再作〔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
【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地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请在文中三个叠词“腾腾”“盈盈”“渺渺”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附: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
①三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
②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