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世界杯主题曲_世界杯4强 - dajimy.com

在此之后的点球大战也往往成为足球比赛名场面的诞生地、经典照片的制造者,道尽足球比赛的喜悦、激情、悲伤与感动。1990年世界杯,原本担任阿根廷队二号门将的戈耶切亚在主力门将受伤的情况下临危受命,连赢两轮点球大战,与马拉多纳一道扛着球队挺进决赛。1994年世界杯决赛,意大利队罗伯特·巴乔踢飞点球后忧郁的背影不知俘获了多少球迷的心。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德国队穆勒罚进制胜点球后在温布利大球场扮作公鸡,昂首挺胸地挑衅英格兰球迷。2004年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葡萄牙队门将里卡多不戴手套,赤手空拳扑出了英格兰队瓦塞尔的点球。200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此前存在竞争关系的德国队二号门将卡恩握手鼓励一号门将莱曼,可谓一握泯恩仇。2008年欧冠决赛,切尔西队长特里在莫斯科的雨夜中滑倒,丢掉了到手的冠军奖杯。

影响点球大战结果的因素

点球大战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名场面,原因在于相比于漫长的常规时间和加时赛,点球大战往往在十分钟左右便决出胜负,球迷和媒体绝不放过它的任何一幕,自然会放大其中的许多戏剧性镜头。此外,点球大战对主罚者的心理考验甚大,他们要从中圈出发,离开队友的陪伴,孤身一人穿过大半个球场,前往对方禁区,与门将一对一较量,因此他们的面部表情及背后的心理活动成为媒体重点捕捉的对象。200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英格兰队第一个出场的兰帕德罚失点球,镜头随即扫到在中圈等待、极有可能随后出场的杰拉德,只见他一脸紧张焦灼。果不其然,第三个出场的他尽管刚刚在英格兰足总杯决赛点球大战中进球,却也罚失了点球。曾多次参加点球大战的前德国队队长巴拉克表示:“罚点球时,技术并非最重要,心理因素要占到80%至90%。”荷兰队队长范戴克本届世界杯罚丢点球后,便将其归咎于全场球迷的漫天嘘声。

在主罚过程之外,点球大战的排兵布阵也为球迷所津津乐道。教练如何选出队中最好的五位点球手,并制订与安排罚球者的顺序,往往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一般而言,最有把握的点球手会被放在第一个或第五个主罚,并且教练往往选择有丰富经验、且在场上踢了一段时间的队员参加点球大战。2008年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时,克罗地亚队的莫德里奇还只是一位23岁的年轻球员,重压之下射失点球。随着阅历和年岁的增长,莫德里奇在点球前也越发自信。而2020年欧洲杯决赛,英格兰队罚丢点球的三位球员,要么太过年轻,要么在第120分钟才被替换上场,这都犯了点球大战的大忌。此外,输掉点球大战的一方还不时曝出队内某些经验丰富的球员不愿承担罚球任务的消息,这进一步增强了点球大战的戏剧性。

2020年决赛点球失利的英格兰队。

随着比赛分析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越来越多球队努力将点球大战变为一种科学,以控制其结果,却往往徒劳无功。2006年世界杯的德阿大战时,莱曼便接过了写有阿根廷队主要点球手罚球习惯的小纸条,并借此扑出了两个点球,体现出了前期准备对点球大战的重要性。因为点球大战时球速极快,距离又近,假如守门员等到罚球队员出脚后再做出反应进行扑救,早已于事无补,只能提前做出预判,进行移动和扑救。

尽管如此,点球大战还是往往回归于罚球者与守门员之间的心理斗法,最常见的便是守门员将手指向一边,示意他知晓罚球者的惯用方向,之后双方便陷入无穷的猜测与博弈中。此外,守门员也会通过跳跃与舞蹈等诸多动作干扰罚球队员的心态,最著名的便是利物浦俱乐部两代门神格拉贝罗与杜德克先后在1984年与2005年欧冠决赛中上演的通心粉大腿舞,受此影响,他们的对手罗马队和AC米兰队均数次罚失点球。

莱曼的小纸条。

心理因素在点球大战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再多的赛前加练也无法弥补心理状态脆弱造成的缺憾。大赛前也经常传出球队加练点球的新闻,英格兰队2006年集训时会在观赛的球迷退场前练习点球,以更好地模拟现场氛围,本届世界杯,西班牙队更是练习了1000个点球,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两队在当届世界杯点球大战中的拙劣表现。英格兰队90年代的传奇前锋阿兰·希勒便曾说:“罚点球时你的身体会很紧张……无论赛前练过多少次,在那一刻都显得那么苍白。”

鉴于心理因素在点球大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世界足坛也由此产生了几支点球大战常胜将军和屡败之师。从上述例子也可以看出,英格兰队历来是点球大战的苦主。在他们参加过的9场点球大战中,英格兰输掉了7场,甚至连意大利这种点球苦主也输,英格兰这种对点球的不自信甚至蔓延到了常规时间,本届世界杯,他们的头号点球手、前锋哈里·凯恩在面对可以扳平比分的点球机会时,一脚放了冲天炮。另一支饱受点球大战折磨的球队是荷兰队,在2004年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战胜瑞典前,他们曾经在点球大战中四连跪,本届世界杯,他们又在绝地反击读秒扳平比分的情况下,点球大战负于阿根廷队,被淘汰出局。

欢呼的阿根廷队与失意的荷兰队。

与之相比,德国和阿根廷可谓是点球大战中的佼佼者。两支球队在200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遭遇前,各自取得了点球大战的三连胜,而在此役过后,德国队在接下来的世界杯与欧洲杯历次点球大战中保持全胜,阿根廷也被他们赢下了。外界通常习惯将德国队在点球大战中的优异表现归因于他们的“铁血精神”,但这更可能是多次取胜后所积累的信心与气势,否则无法解释为何纪律不甚严明的阿根廷队也擅长点球,而克罗地亚队在2008年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点球负于土耳其队后,刷出了世界杯点球大战四连胜的佳绩。

关于点球大战的争议与变革尝试

既然点球大战更多考验的是心理而非技术水平,因此它给了弱队以爆冷的机会。2020年欧洲杯,瑞士队依靠点球击败了新科世界冠军法国队。近两届世界杯,西班牙队先后负于俄罗斯队和摩洛哥队之手,也曾在2002年世界杯点球负于韩国队。点球大战的不可预测性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点球大战的存在也使得处于弱势的一方往往不惜一切代价严防死守,将比赛拖入该环节。在往日打平即重赛的机制下,弱队深知实力上的差距只会在重赛中得到进一步放大,因此还会尝试一击致胜,打得更加积极主动,场面有来有往。而在死守平局的情况下,场面往往充满各种大脚解围、犯规与倒脚拖时间,沉闷不堪。2006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瑞士队对乌克兰队的比赛被认为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沉闷的比赛之一。

2006年世界杯瑞士对乌克兰。

在点球大战对常规时间比赛的影响外,罚球顺序成为外界质疑点球大战的另一方面。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尽管历届世界杯上点球先罚与后罚者获胜的比率各占一半,但当将各洲杯赛和联赛的数据包括进来后,可以看出,先罚的球队具有一定优势,因为他无需考虑对手的表现。国际足联也曾尝试做出改变,轮流交换两队的罚球顺序,在A队先罚后,B队连罚两球,A队再连罚两球,依次类推。

然而,这却将优势转移到后罚球队一边,因此目前还仅处于试验阶段。至于脑洞更大的双方各选一个半场,同时主罚,更是只停留在纸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点球大战仍将伴随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