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藥師團隊在接受電話諮詢時,發現不少深受便秘所苦的民眾會自行至藥局購買浣腸劑或其他瀉藥來使用,但許多人都對這些藥品的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項一知半解,甚至有許多錯誤的用法。因此,漁人編輯部與藥師團隊將在本篇針對緩瀉劑的種類、成分、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項為大家做介紹。
(延伸閱讀:這幾點「藥」注意!兒童與長輩的用藥原則)
膨脹性緩瀉劑
浣腸液(甘油球)
滲透性緩瀉劑(鹽與糖等)
刺激性瀉劑
表面活性劑(軟便劑)
劑型
口服藥
肛門栓劑
口服藥
口服藥
口服藥
主要成分
車前子、甲基纖維素、聚碳芬鈣、麥芽糊精
生理食鹽水、甘油、礦物油、Bisacodyl
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糖醇、 鎂乳、檸檬酸鎂、硫酸鎂
Bisacodyl、番瀉葉苷
Docusate sodium
主要成分
增加糞便量
刺激直腸局部
使水分往腸道滲透,促進腸道蠕動
改變腸粘膜的電解質運輸,增加腸道蠕動
使糞便軟化易排出
藥效時間
3天以上
15-30分鐘
1至3小時
8-12小時
1至3天
注意事項
不適合腎功能不良、須限制水分攝取者
腎功能不良者、高齡長輩、兒童應避免使用
腎功能不佳者應尋求專業醫療諮詢後再評估
會造成依賴性,應避免長期使用
不宜使用超過7天
副作用
水份攝取不足可能造成腸道阻塞
磷酸鈉灌腸劑可能導致低血壓、高磷血症、腎功能衰竭等
過量使用易影響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過敏、腹絞痛、電解質不平衡
腹瀉、腹痛、發疹、肝毒性、尿液或糞便變色
安全性
⭐⭐⭐⭐⭐
⭐
⭐⭐
⭐⭐⭐
⭐⭐⭐⭐
效果
⭐
⭐⭐⭐⭐⭐
⭐⭐⭐⭐
⭐⭐⭐
⭐⭐
目錄
膨脹性緩瀉劑
膨脹性緩瀉劑的主要成分
膨脹性緩瀉劑的作用原理
膨脹性緩瀉劑的注意事項
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膳食纖維
浣腸液(甘油球)
浣腸液的主要成分
浣腸液的作用原理
浣腸液的注意事項
滲透性緩瀉劑
滲透性緩瀉劑的主要成分
滲透性緩瀉劑的作用原理
滲透性緩瀉劑的注意事項
刺激性瀉劑
刺激性瀉劑的主要成分
刺激性瀉劑的作用原理
刺激性瀉劑的注意事項
表面活性劑(軟便劑)
表面活性劑(軟便劑)的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劑(軟便劑)的作用原理
表面活性劑(軟便劑)的注意事項
常見問題
參考資料
膨脹性緩瀉劑(Bulk-forming laxatives)
膨脹性緩瀉劑的主要成分
常見的膨脹性緩瀉劑有膳食纖維、纖維補充劑和散裝瀉藥等,主要的成分有車前子(psyllium)、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聚碳芬鈣(polycarbophil)和麥芽糊精。
膨脹性緩瀉劑的作用原理
服藥後補充大量水分,藉由纖維素進入腸道的吸水膨脹作用,增加糞便量,促進腸道蠕動。因服用簡單且安全,是最符合生理消化作用的治療方法。
膨脹性緩瀉劑的注意事項
但腎功能不良,須限制水分攝取的患者,不適合使用這類緩瀉劑。 一般膳食纖維的建議量是每天20至35克,建議從少量開始並緩慢增加纖維攝入量來調節,可減少腹部脹氣。
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膳食纖維
天然穀物、麥麩、柑橘類水果、豆類食物也有類似效果。除了纖維類食物之外,蘋果、桃子、梨、櫻桃、葡萄乾、葡萄和堅果等食物的糖成分(山梨糖醇和果糖)對於緩解便祕也有幫助。
除了膳食纖維以外,平時也可攝取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例如優格、味噌、乳酪等),幫助腸道好菌定殖。此外,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攝取好的油脂也有助於排便順暢,如果適量補充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海鮮、堅果類),將能幫助調整體質與代謝。
浣腸液
浣腸液的主要成分
浣腸液常見的成分有生理食鹽水、甘油、礦物油、或Bisacodyl、水溶性造影劑灌腸(Gastrografin或Hypaque)等,嚴重便祕時,能夠有效且快速軟化糞便,並潤滑腸道。
浣腸液的作用原理
市面上的浣腸液分為水性和油性,水性浣腸液主要是透過生理食鹽水刺激直腸局部,促進排便;油性浣腸液則透過甘油、礦物油等提供潤滑,排便時比較不容易刺痛。
浣腸液和鹽類緩瀉劑皆屬於滲透壓性緩瀉劑(Osmotic laxatives),以高滲透壓增加腸道水分,進而刺激蠕動。
浣腸液的注意事項
磷酸鈉灌腸劑可能導致低血壓、高磷血症、低血鉀或高血鉀、代謝性酸中毒、嚴重低鈣血症、腎功能衰竭及心電圖改變等,漁人的藥師團隊建議,腎功能不良者、高齡長輩、兒童應避免使用。
滲透性緩瀉劑(Osmotic laxatives)
滲透型緩瀉劑的主要成分
糖: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糖醇等。
鹽:鎂乳、檸檬酸鎂、硫酸鎂等。
滲透型緩瀉劑的作用原理
透過滲透壓使水分往腸道滲透,並刺激腸道,促進蠕動。
滲透型緩瀉劑的注意事項
過量使用易影響體內的電解質平衡,腎功能不佳者應尋求專業醫療諮詢後再斟酌使用。
刺激性瀉劑(Stimulant laxatives)
刺激性瀉劑的主要成分
刺激性瀉藥的常見成分有Bisacodyl與番瀉葉苷(Sennoside A、B)等。
刺激性瀉劑的作用原理
主要透過改變腸粘膜的電解質運輸,增加腸道蠕動。其中Bisacodyl具有胃部刺激作用,因此製作成腸道釋放劑型,需要整顆吞服。番瀉葉苷為中藥成分,可磨粉給藥。
刺激性瀉劑的注意事項
長期連續服用這類藥物可能與低鉀血症、蛋白質流失性腸道疾病、鹽超負荷相關。但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並不會導致結腸結構或功能受損,也不會增加結腸直腸癌或其他腫瘤風險。
表面活性劑(軟便劑)
表面活性劑的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劑又稱糞便軟化劑、軟便劑等,常見的藥物成分為Docusate sodium。
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原理
可降低糞便表面張力,使水分與脂肪更容易進入糞便。雖然副作用很少,但效果不如其他瀉藥,通常要一至三天後才有效果。
表面活性劑的注意事項
軟便劑會改變腸壁細胞的穿透性,使一些原本難被吸收的廢物吸收進入體內,因此使用不宜超過7天。不良反應包括腹瀉、腹痛、發疹、肝毒性、尿液或糞便變色。
(延伸閱讀:不能配藥的飲料!這幾種飲料不能配藥吃,否則副作用風險增加)
常見問題
Q:緩瀉劑是什麼?
A:「緩瀉劑」就是我們俗稱的瀉藥。常見的有膨脹性緩瀉劑、浣腸劑、滲透性緩瀉劑、刺激性瀉劑及表面活性劑(軟便劑)等。
Q:使用緩瀉劑(瀉藥)之後多久會發揮藥效?
A:浣腸液(甘油球)最迅速,約在15-30分鐘發揮藥效;軟便劑則大約在1-3天左右;膨脹性緩瀉劑則大約要3天以上才能發揮藥效。
Q:哪種緩瀉劑(瀉藥)最快發揮作用?
A:浣腸液(甘油球)的效果最迅速,但只對直腸局部有作用。
Q:哪種緩瀉劑(瀉藥)最安全?
A:膨脹型緩瀉劑的成分主要為膳食纖維、車前子、聚碳芬鈣等,和其他瀉藥相比,安全性較高。
Q:緩瀉劑(瀉藥)可以長期使用嗎?
A:如果長期使用瀉藥,可能導致藥物依賴、使腸道機能減少運作,並可能引起更多的副作用。
參考資料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691期》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