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乃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年轻的男女们结为夫妻,从此以后成立小家,共度余生。而“洞房”这个词由来已久,直至现在,居住的房屋形式早就改变了,我们仍旧把结婚第一夜叫做入洞房,婚宴后宾客嬉闹新人叫做“闹洞房”。而“洞房”这个词究竟从何而来呢?
早在千年前的西晋时期,文学家陆机就曾写道“甲等高闼,洞房结阿阁。”可见,“洞房”美称的由来己很久。最早这样的叫法与上古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关。相传,远古时期,陶唐氏尧称王不久,非常关心放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亲临牧区,忽一阵暗香袭来,有一个美丽女子手持火种飘然而过,尧为其绝世容颜所倾倒,问及牧民知她是鹿仙女,自此尧相思成疾,寝食难安。
随后尧王带领四个大臣找鹿仙女,久觅不得后,忽见一俏丽梅花鹿悠然从仙洞中走来,在大蟒蛇的危险之下,梅花鹿变为鹿仙女,解救了尧帝,之后二人便一见钟情,在仙洞完婚,在傍晚之时,夜空中突然出现一簇神火将于洞顶洞顶,耀眼夺目,光彩照人。于是这样的事迹流传开来,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
在传说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可靠的说法,就是在封建社会开始后,人们的婚姻关系混乱,大多是群婚。于是在黄帝的倡导之下,建立起一夫一妻制,让夫妻二人居住在洞穴之中,这属于正式的婚配,后来,入洞房就慢慢转变成了今天的俗语了。
“洞房”的称呼由来已久,尽管人类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可是“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在使用,关于其说法向来也众说纷纭。对于古人这样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