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 你比别人牛一点 !
一 文 说 透 一 个 字
小提示: 正确读音在后面。别着急,先详细了解该字,再确定读音,你会发现更有乐趣呢~
这简单的“石人工”组成的这个字,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可是,90%的人却不认识它。
在城市的喧嚣中,在一个建筑工地的角落里,堆满了砂石和水泥,工人们穿梭其间,汗流浃背。
“砼”这个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过于陌生,但对于建筑工人们来说,它却如同家常便饭,天天打交道。
这个字到底隐藏着什么大学问呢?
详解该字
含义与用法:
这是一个专门为混凝土人为“创造”的字,由“石、人、工”三个部分组成,形象地表达了混凝土是由人通过工作将石、砂、水泥等材料混合而成的。
字源与演变
“砼”字是现代汉字,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于1953年创造,用以简化混凝土的书写。它并没有经历传统汉字的演变过程,但已经成为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术语。
当时,为了提高工程图纸和文件的书写效率,蔡教授创造了这个字,很快在工程界流行开来。
这个字的构造很巧妙,"石"代表混凝土中的骨料,也就是那些小石子;"人"代表施工人员,因为是人操作制造混凝土;"工"则代表工程,也就是混凝土被用到的地方。
由于“砼”字是现代创造的字,故在古代文献中并无使用实例。但在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文献中,它频繁出现。
混凝土的前世今生
混凝土,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家伙,其实它的"前世今生"挺有意思的。
很久很久以前,古罗马人就发现了一种能粘石头的神奇混合物,这就是混凝土的"前世"。他们用火山灰和石灰拌一拌,加点水,就能把石头粘得牢牢的,用来盖房子、修路、建浴池,甚至造出了能撑上千年的建筑奇迹。
但是,古罗马人虽然会用混凝土,却不知道怎么把它做得更强、更好。直到1824年,一个叫阿斯普丁Joseph Aspdin的英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新的水泥,这才让混凝土技术迈入了"今生"。他把这种水泥叫做"波特兰水泥",因为做出来的东西跟英国波特兰岛上的石头一样坚硬。于是,现代意义上的混凝土就此诞生。
从那以后,混凝土就变得越来越厉害。人们发现,混凝土虽然抗压好,但是容易裂,往混凝土里加上钢筋,就能让它承受更大的拉力与压力;而加上一些特殊的纤维,还能让混凝土更不容易裂开。
到了现代,混凝土就更牛了。科学家们想出了各种办法,让混凝土更强、更轻、更聪明。比如,用电脑来设计混凝土结构,还有研究怎么让混凝土更智能,比如能自己长好裂缝的自修复混凝土。
但是,混凝土也有烦恼。比如,现在用来做混凝土的沙子和石头质量不稳定。再如,现在大家都讲究环保,混凝土产业也得想办法减少污染,用更少的水泥,多用些工业废料,让混凝土更"绿色"。
“砼”字虽年轻,但它的创造体现了汉字的创新精神和实用性,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反映了工程界对效率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不过,虽然"砼"字在工程界内部被广泛使用,但在日常生活和普通书面语中,人们还是更习惯使用"混凝土"这个词。"砼"字是一个典型的行业内部用语,它的创造和使用体现了工程领域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读到这儿,你应该对这个字了解的相当透彻了。
它的正确读音是:读作 tóng,二声。
好啦,您可以带着这个读音,重新读一遍此文哦,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END关注我,每天解读不同的生僻字,记得常来看:每天学一点,你比别人牛一点! 点关注 填补认知黑洞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据说 点赞+在看 的今年会暴富……